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成功举办“科技驱动影像创新”讲座活动

刘伟宏/文字 白卫国/摄影 杨涵宇/审核 时间:2025-03-03浏览:533

在当今数字化浪潮汹涌澎湃的时代,科技与影像的融合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我们对视觉艺术的认知。为了加强学生们对摄影艺术的兴趣,拓宽学生们对影像科技的认知,3月1日,在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班主任黄瑞璐、樊昊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摄影基础老师白卫国、熊仁国的共同组织下,我院顺利开展了“科技驱动影像创新”活动,邀请各大相机企业的工程师入校为同学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

活动现场,工程师们通过实物演示与动态讲解,带领学生近距离接触索尼、佳能、尼康、富士等品牌的专业设备。从入门级单反到全画幅微单,从镜头焦段特性到光圈应用场景,工程师以对比分析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解析了不同设备的性能差异与适用领域。尤其通过手机摄影与专业相机的实拍对比,生动诠释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技术逻辑,令同学们直观感受到专业设备的操控优势。

当大疆无人机携智能跟拍功能“千呼万唤始出来”时,活动进入高潮环节。工程师以“空中电子宠物”为喻,现场演示了无人机的近身追踪、智能避障等黑科技,其灵动的飞行轨迹与实时传回的俯瞰画面,瞬间点燃全场热情。随后,工程师结合影视创作、地理测绘、活动跟拍等多元场景,系统梳理了无人机的应用边界与操作规范,更以安全案例警示强化了“技术须敬畏”的责任意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走马观花不如下马看花,下马看花不如直接种花。” 在理论讲解后,白卫国老师与工程师团队引导学生从“旁观者”转变为“实践者”。从镜头参数调试到光影构图设计,从无人机航拍操控到后期素材剪辑,学生们在导师“一对一”指导下,亲身体验影像创作的全流程。当抽象理论转化为指尖的精准操作,当屏幕中的画面随参数调整焕然一新,科技与艺术的共生关系在这一刻变得触手可及。

回顾活动中的精彩瞬间,包括同学们在相机体验环节中的积极表现、摄影技巧分享环节中的热烈讨论等,感谢同学们的参与和支持,以及专业人员的辛勤付出。同时,展望未来,鼓励同学们继续探索摄影艺术的奥秘,将所学的相机知识和摄影技巧运用到实际拍摄中,用镜头记录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摄影作品。我们相信,通过本次校园相机介绍活动,同学们对相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摄影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校园摄影文化也将因此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发展,在未来的日子里,校园里将会出现更多用相机记录美好瞬间的身影,为校园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和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