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江苏教育报》头版刊发我校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贵州分队队长刘钦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回信精神的心得体会。报道中,刘钦宇表示将以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行动指南,坚守志愿服务初心使命,矢志成为新时代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优秀青年。
我校研究生支教团自2014年成立起,积极响应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先后派出11批118名成员,赴新疆五家渠、贵州赤水、云南拖布卡等中西部地区开展支教服务工作,累计教授学生超万人次,并获评“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团队”等多项荣誉称号。
作为团队核心成员,刘钦宇在专访中分享了支教经历与感悟。初到服务地时,山间校园里飘扬的国旗让他深刻理解了“国家”与“责任”的含义。支教期间,他不仅承担数学教学任务,还参与留守儿童家庭走访,结合母校资源为当地农户提供果树种植、家禽养殖等建议。“支教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将爱与教育播撒到更远的地方。”他说道。
谈及支教中的难忘瞬间,刘钦宇提到两个班级的毕业照:“这是我校首次派遣志愿者到贵州赤水,初三孩子们的主课教学任务是对我专业能力的考验,更是信任。他们或许只是我人生中的短暂一程,但我对他们的牵挂是一辈子的。”面对文化差异,他分享了“控辍保学”工作中的家访故事,通过耐心沟通帮助学生重燃学习信心。
对于支教的意义,刘钦宇认为青年教师的独特优势在于“用兴趣点亮课堂”:“学生因对年轻老师感兴趣而更关注学科,更多孩子主动参与课堂,这种双向的新鲜感正是改变教育方式的契机。”他向未来志愿者建议携带三件“生存锦囊”:一双走遍山野的运动鞋,一本记录点滴的日记本,以及一部永远接通的手机,“这不仅是工具,更是连接学生与志愿精神的桥梁”。
结束支教后,刘钦宇表示将延续志愿服务精神:“总书记的回信是对青年的嘱托。我会持续关注乡村教育,参与乡村振兴,把支教故事传递给更多人,引导更多学子接过志愿服务的接力棒。”
据悉,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给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的回信中,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祝福并提出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温暖人心、催人奋进,在我省广大青年中引起热烈反响,并纷纷表示将牢记殷殷嘱托,厚植家国情怀,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揭膺担当的青春篇章。未来,我校将继续深化志愿服务体系建设,鼓励青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