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学院举办“匠心之路——探寻大国工匠精神”实践寻访团专题辅导讲座

顾国卿、张子墨/文字 许家琛/摄影 黄曹兴、肖岩、申晶/审核 发布时间:2024-07-18浏览次数:1377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助力大学生有效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持续推动实践活动中的宣传工作高质量发展,716日下午,土木工程学院邀请新华日报记者徐晓旭主任如何做好大国工匠系列人物采访报道专题讲座。讲座在学院报告厅开展,由辅导员滕志谦老师主持匠心之路——探寻大国工匠精神实践寻访团全体成员参加本次活动 

滕志谦老师首先对徐主任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她表示,本次“匠心之路——探寻大国工匠精神”社会实践活动旨在以人物专访的形式挖掘工匠背后的故事,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并希望实践寻访团的全体成员都能在今天的讲座中有所收获。

徐晓旭主任首先结合新华日报推出的《大国工匠》报道专栏,从历史视野、现实需要、细节视角以及生活场景四个维度对该系列人物专访进行剖析。接着,徐主任结合自己的工作案例,从新闻标题、导语的书写和行文结构、照片的选取布置具体阐述了什么是好记者怎么讲好故事这两大问题。她强调,要做好的报道,就是要挖掘人物细节,用平实的语言讲真实的故事。徐主任还和同学们就怎样宣传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工程项目等问题展开了积极讨论和互动。最后,徐主任建议大家多阅读人民日报、浙江宣传等媒体推出的优秀文章,把握写作要领,踏实练好宣传基本功。  

采访时可不可以问一些没有在采访提纲上出现的问题”“怎么让采访亲切一些,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与企业负责人交流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座谈会后,同学们就关心的问题踊跃向徐主任咨询,徐主任结合自身从业15年来参与各项人物采访报道经历一一解答,辅导会的气氛到达高潮 

你们的社会实践记录了奋战在工程一线的伟大人物,让这些大国工匠的痕迹在时代洪流下熠熠生辉。临别之际,徐主任鼓励同学们说。她表示,希望同学们坚持以独到见解彰显文字价值,结合生活做好报道工作,用心发现感悟,总结提炼出丰富的调研成果

通过次专题讲座,实践寻访团的成员们大国工匠系列人物专访的基本知识及人物报道的写作技巧有了系统的认识。他们表示,此次讲座令同学们受益匪浅,并将认真总结讲座的重点内容,为后续前往企业单位开展社会实践打好坚实的基础。未来,校团委将继续推进社会实践辅导培训工作,引导青年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提升实践育人实效,让青春在实践锻炼中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