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引领方向,行动铸就未来。为深入学习并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南京林业大学团委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暑期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包括“三下乡”社会实践、校地校企共建、社区科普教学、志愿服务等一系列活动,引导青年学子以脚步丈量辽阔大地,用实际行动展现时代担当,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中提升自我价值,奔赴到需要青年的地方。
青年展风采,携手“三下乡”
机械电子工程学院“‘乡’遇未来”实践团于7月15-17日走进江苏盐城盐都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探寻并参观了地方文化展馆与产业示范园,举办暑期教育活动,在协助工作的同时助力乡村建设,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家居与工业设计学院“感乡村文化,赋振兴新能”实践团队于7月17日前往扬中市新坝镇联合村开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美育实践协同育人”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开展调研联合村旅游业发展相关活动,助力文旅品牌的塑造与推广,将振兴的光荣色彩在青春的亮丽底色上涂绘。
经济管理学院“青衿之志•暑期实践小分队”暨“红心彩绘助乡兴”团队于7月20日在苏州市昆山市张浦镇吴加村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手绘乡村·青春行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他们的画笔,现代环保理念与传统艺术韵味相互融合。每一幅手绘作品不仅使古老的村落焕发出新的活力,还向村民们传递着生态文明的理念。
林草学院、水土保持学院以在校硕博士生为主体组建的科创团队“榴助美好”与多家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合作,于暑期连续驻村一个多月,在南京市六合区虎岗石榴园顶着热浪劳作,将研究中发现关于石榴种植产业的种种可突破点付诸实践,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真正做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校企促双赢,校地聚合力
艺术设计学院先后于7月3日与中天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共建,履践致远”暨社会实践基地揭牌仪式,携手共建校企共建新模式,并于7月9、10日分别与共青团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工作委员会和扬州市高邮经济开发区团工委进行了校地共建签约暨社会实践基地签约仪式,有效搭建了学校与企业、地方的沟通桥梁,加强了校企校地交流,为青年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和平台。
外国语学院“生态文明接班人”社会实践与科技志愿服务团队于7月18日前往南京物钟奇园开展“环保同行,绿意满园”馆校结对与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活动。同时,团队成员探访野生动物庇护所并向公众普及环保知识,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青春有担当,科普在行动
轻工与食品学院“青春筑梦,科创同行”科技志愿服务团队在7月中下旬前往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开展关于“双碳”问题的调研和“生物固碳”绿色低碳技术的环保科普活动。志愿者们呼吁公众积极提升环保意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以实际行动助力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
生命科学学院于7月23日组织野生动植物保护科普宣讲团,前往南京市玄武区金陵STYLE街区开展大熊猫保护科普宣讲活动,让群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保护现状。宣讲团的志愿者们扎实开展多样化科普保护宣传活动,号召群众热情加入到祖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中来。
爱心护成长,暑期值托付
机械电子工程学院的“创未来科普”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8日至9日前往南京樱驼花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面向玄武湖街道组织的爱心暑托班成员,开展科普实践活动。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了解科学知识、感受科技魅力,志愿者们也在实际行动中彰显着新时代青年担当。
林润童心志愿服务团队于7月15至25日在南京市玄武区爱心暑托班成贤街小学办班点和玄武门街道办班点开展志愿活动。团队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资源,巩固基础学科,强化党性教育。活动在带给孩子知识和关爱的同时,也生动诠释了青年志愿者勇立潮头、担当作为的精神风貌。
理学院“青春理行”志愿服务队于7月15日起前往东台市开展为期1个月的爱心暑托班活动。团队组织了10余次课程内容研讨,设置了以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为重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全方位课程及多项特色课程,在一讲一授中、一问一答间践行着青春的责任。
轻工与食品学院团委与红山街道北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2024年7月8日下午联合举办“趣味手绘——石膏娃娃DIY”活动。“阳光助爱,塑梦童心”志愿服务小队志愿者带领孩子们进行创作,培养了他们的艺术兴趣和动手能力。活动也进一步强化了学校与社区的紧密协作,不断引导更多南林学子参与到志愿服务中。
近年来,校团委鼓励各院实践团队积极投身实践活动,扎根祖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见证乡村变迁,参与社会建设,宣扬文化传承。暑期过半,南林学子将一如既往地担当时代重任,厚植家国情怀,以亲身实践彰显青春风采,在实践中绽放青春光芒,为乡村振兴与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努力成长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先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