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美丽江苏的重大战略部署,深入开展“美丽中国,青春行动”和美丽乡村建设系列活动,南京林业大学淮安校区“绿色领航,分类先行”社会实践团队联合仪征市共青团委、马集镇团委和仪征市城管局,于2024年7月31日至8月5日开展了“垃圾分类·青春助力”专项活动,以践行绿色生态发展理念为目标,以垃圾分类为抓手,切实推进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推动垃圾分类转化为“新常态”,共建美丽乡村与文明城市。
实地调研综合分析,合理分工各司其职
实践团队积极落实“垃圾分类·青春助力”专项活动,从仪征市的社区、企业和乡村三方面着手开展实地调研,通过调研知晓活动开展前后当地公众认知的实际变化,为后续活动的开展积累经验。实践团队深入马集镇居民社区、马集镇爱国村和扬州欧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线上途径与线下走访发布调查问卷。近百余名社区居民、村民与工厂工人积极参与填写。问卷涉及当地垃圾分类政策、垃圾分类基础知识、当地垃圾分类不足点等问题,旨在充分了解活动地区不同人群对于垃圾分类的了解程度。为保证调研与活动的有序进行,实践团队组织秘书文案组,科普宣讲组和活动调研组,分工明确,紧密配合,有条不紊地推进实践活动的开展。
科普绿色垃圾分类,共建爱心暑期托班
“马集镇爱心暑托班”是仪征市马集镇为响应教育部《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引导和帮助孩子过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假期而开设的专项活动。实践团队在马集镇团委的支持下,以爱心暑托班为依托,通过“科普+互动”的形式为孩子们带来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垃圾分类科普活动。
实践团队精心策划垃圾分类知识宣讲,将科普课程分为“垃圾分类的意义”“垃圾种类”“垃圾分类原则”“垃圾去向”四个主题。课程中,团队成员通过趣味游戏与小问答来巩固孩子们所学的内容,为他们一对一讲解手册上的垃圾分类知识,以实际行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绿色环保理念。现场气氛热烈,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不断提高垃圾分类意识与对环保实践的兴趣。科普课程结束后,马集镇团委专家老师开设垃圾分类讲座,提供学术与实践指导,提升教学质量,与实践团队共同助力爱心暑托班的开展。
调研政企垃圾处理,共探绿色循环之路
为进一步了解仪征市垃圾分类情况,推动美丽绿色乡村建设,实践团队跟随仪征市城管局领导深入调研考察了仪征市内帝景蓝湾小区、汉密尔顿酒店及海伦堡小区等多个在建现场,实地参观了建筑垃圾分拣、装车及处理的全过程。
在实地考察中,实践团队前往扬州,聆听扬州欧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详细介绍建筑废弃物从产生源头到最终资源化利用的全过程管理体系,以及当地在垃圾分类与资源化方面的政策导向与显著成效。通过此次活动,实践团队对仪征市内垃圾分类处理流程及其生态价值有了更深的认识,并进一步理解了政府与企业在推动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中的协同作用与关键角色,为后续团队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活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响应实地环保需求,引领垃圾分类风尚
为贯彻“美丽中国,青春行动”精神,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真正落地,实践团队着眼对接爱国村当地的实际绿色环保需求,采取“事前调研—事中科普—事后追踪”的全过程志愿服务模式。
活动伊始,团队成员与爱国村当地村民、儿童、管理员等当地居民进行了多方面交流,结合先前的专家讲座与政企调研经验,深入了解当地乡村在垃圾分类、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和困难。宣讲过程中,成员们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将知识点与当地具体实际相结合,向村民们传达了实施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以及分类的具体内容,从而提升村民们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推动垃圾分类的有效实施。宣讲结束后,志愿团队通过调查问卷与随机访谈的形式,追踪了解村民们的垃圾分类情况,促使村民们将垃圾分类始于心、践于行,推动垃圾分类成为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
此次活动通过前期调研精准把握爱国村当地乡村环保痛点与需求,以知识与实际的高度融合增强村民的环保意识,进一步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落地生根,为乡村绿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结语
此次“绿色领航,分类先行”社会实践团开展的“垃圾分类·青春助力” 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有效推动了南京林业大学淮安校区与马集镇团委和仪征市团委之间的校地交流与合作,同时展现了青年学子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积极姿态,为建设美丽江苏、美丽中国贡献了青春力量。未来,南林青年将始终牢记使命与担当,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生态文明发展理念,为走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