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领悟“大国工匠”精神,内化“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精神内核,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匠心寻访,走近能工巧匠”社会实践团队深入企业内部,走进行业一线,向工匠们学习“取经”。实践团的朱广延、孙亦君和朱俊三位同学来到江北公用集团及其旗下的远古水业,参观工程一线,与工程师们深入交流,学习工匠精神的内涵,探讨大学生在新时代该如何传承发扬工匠精神。
南京江北新区公用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作为江北新区公用事业建设发展的主平台,集团紧紧围绕新区“三区一平台”战略定位,聚焦水务、能源、生态环境、交通、基建五大业务板块,已形成“投资-融资-建设-管理-运维”一体化产业链,先后获“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健康企业”“江苏省绿色发展示范企业”“南京市青年文明号”“南京市廉政文化示范点”等荣誉称号。一直以来,公用集团厚植新发展理念,将创新与发展并行,不断推动政企合作、企企合作、校企合作,助力江北新区建设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引领新区公用事业智慧化发展步伐。
“我们创办这个工作室,是想每个人都成为闪耀的明星。”——范科飞
范科飞是公用集团的党委书记、董事长,也是南林的杰出校友。出身机械类专业的他,始终把学习与实践两个词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由于专业跨度的影响,范董谦逊学习,不断提高自我的专业技能,同时获得了石油化工、工程管理和机械工程三项正高级工程师职称。范董坚定开展校企合作,推动成果落地转化,参与了细胞壁污泥调理技术的研发工作。
“我认为每个人都有闪光点”,范董在公司兴办了“启星工作室”,让全体员工能够有机会来展示一技之长,从而让他们在更合适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结合这么多年学习工作经历,范董衷心祝愿青年学生可以站在更高的维度思考问题,亲近社会,学好专业技能,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
“步入社会后不管干什么,学什么都是靠自己,保持一颗积极进取的心。”——饶汀
饶汀是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博士研究生。作为公用集团副总经理、污水处理厂的总经理,饶总近年领导公司完成污水处理排口的智能化改造建设以及自动化检测工程,解决了农村污水处理问题,有效避免周边地区发生赤潮,藻华现象。关于当代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他认为:“不管是‘考证’还是‘考研’,青年学生都要不断汲取专业知识。只有尝试之后才能发现真正适合自己的路,在充分考虑社会需求的前提下,遵从自己的内心,遵从家庭环境。”保持一颗积极进取的心,勇敢去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这也是饶总的人生态度。
“要坚定理想信念,要向我们的党组织靠拢,多学习总书记的新的思想,用新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梁钲东
由于工作原因,团队采用线上的方式采访了公用集团副总经理梁钲东工程师。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梁总详细介绍了公司的党群建设情况。在疫情防控、防洪抗旱的关键时候,公司会成立临时党员突击队,积极服务当地,回馈社会。梁总表示,服务民生是公司的一大定位,特别是在大型集体互动中,能充分感受到党组织的强大凝聚力。“奉献”二字对于工匠精神有着重要意义,梁总始终坚信,在党组织的团结下为人民服务,是职责所在,更是心之所往。
“任何一家企业它的文化也好,它的专业技能也好,都是需要人去传承。”——张振振
传承,是工匠精神持续闪耀的关键。一个企业要保持生命与活力,需要不断传承,张振振对此深有体会。谈及企业培养新人的“蒲公英计划”,张部长说:“传帮带在我们集团内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会选取几位师傅来带徒弟,把师傅理论和实践上的一些宝贵经验传给后辈。技术和精神,只有在不断传承中才能焕发生机。”
“不能说是爱一行干一行,对我来说应该是干一行爱一行。”——何碧娟
作为南林土木毕业的优秀校友,她也是公司里少有的女前辈,何碧娟向实践团成员们讲述了当年选择就业时的心路历程。“既然选择了远方,就注定风雨兼程!”何部长在短暂的迟疑后,选择要在土木领域干出一番事业来,用成果打破“男性更适合土木工程”这一少部分人的偏见。她坚定认为,工作并非是“爱一行干一行”,而应该是每个人都尽力奉献,做到爱岗敬业,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坚持创新和持之以恒,是何部长不断取得成绩的制胜法宝!
在我国高速发展的当下,“匠心”看似是一种“不合时宜”的坚守,实则是“中国创造”的必经之路,数十载的积淀,“慢工”里有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细活”。无数劳模前辈秉持工匠精神,保持“突破进取,勇立潮头”的“精气神”,助力民族复兴伟业。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青年学生们将从前辈的工作故事中汲取出精神养分,内化为思想力量,在工作和学习中积极进取,精益求精,用汗水浇灌实践果实,投身于祖国建设的光辉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