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淮安校区、白马校区: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践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初心使命,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实践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根据上级团组织相关要求,组织开展我校2025年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学思践悟二十大,实践担当谱新篇
二、总体原则
1. 提高站位,突出主题
聚焦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把牢政治方向,践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初心使命。在形式内容上力求深入深刻、避免浮于表面,在效果导向上旨在触动思想、避免走马观花,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形成更理性客观、更全面的思想认知。
2. 立足实际,就近就便
在符合学校实践活动组织原则的前提下,注重就近就便,合理确定团队规模,做到形式内容上力求深入深刻,效果导向上力求触动思想,更广泛、有效地组织动员青年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形成既有统一组织、分层实施,也有结合实际、自主开展的实践工作格局。
3. 严格管理,确保安全
始终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加强安全保障和过程管理,杜绝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坚守意识形态和安全稳定底线,依法依规组织开展各项实践活动。严格落实上级安全保障要求,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行院团委与校团委双审批制度。
4. 创新载体,务求实效
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活动,立足实践、因地制宜,将实践与“返家乡”相结合,体现活动融合度,发挥好组织引导大学生了解国情民情、提高认识和融入社会的素质能力等方面作用。反对“形式主义”“摆拍走秀”,力戒“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注重将社会观察、知识积累、实践思考等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建设性意见和举措,引导青年学生实践出真知。
三、主要内容
今年我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主,各学院可结合自身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动员学生开展线下实践。本次活动主题为政务实践、企业实践、乡村振兴、公益服务、社区服务、兼职锻炼、文化宣传、网络“云实践”等八大类别。
学生可通过“创青春”微信公众号或和家乡所在地的省、地市、县区团组织微信公众号或者根据附件1中所提供的地方“返家乡”岗位汇总表中的链接自主报名(具体报名流程与岗位信息详见附件 1),参与各类返乡实践、岗位锻炼。
同时,各院可结合科研、竞赛、项目调研实际,从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乡村振兴、民主法治、文教体育、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统一战线等方向进行实践,根据学科特色和团队情况等选择1个类别开展“返家乡”实践。专项实践学院可以结合校地对接实际情况、特色品牌项目,以组建“小组团”、专项团队调研的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校地共建实践信息详见附件2)。
四、活动要求
1. 组织动员
学生可在“创青春”报名平台或所提供的报名链接中选择地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一线岗位进行报名,同时须填写附件3、附件5。个人须完成社会实践内容包括:个人实践报告(撰写要求详见附件8)、5-10张图片并填写个人社会实践情况收集表(附件9)。
各院所组建的实践调研队伍报名须填写附件4和附件5。团队须完成社会实践内容包括:调研报告(撰写要求详见附件8)、5-10张图片、3分钟以上视频(MP4格式,分辨率为1280*720或1920*1080)并填写“返家乡”成果汇总表(附件10)。
各学院参与“返家乡”岗位实践与调研实践的同学提交报名表后,由各学院团委汇总报名表、安全承诺书(附件3、4、5、6)等电子材料,于1月13日前提交至邮箱(邮件报送格式详见附件7),个人实践成果、团队调研成果等实践材料电子版请于2月20日前提交至邮箱(邮件报送格式详见附件11),学院项目汇总表(盖章)交至大学生活动中心302-3办公室,电子版材料报送邮箱njfutgwsjzx@163.com。
所有参与“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同学均须于2月19日之前自行在PU 平台提交材料并完成社会实践学时申请(具体流程及需提交材料要求见附件12)。
2. 严格管理,守住安全底线
各学院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始终把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依法依规开展各项实践活动。要加强安全保障,为参加活动师生购买有关保险。要密切关注极端天气变化和服务地区的自然、地质条件,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对预案与处置。
3. 加强指导,提高实践质量
各学院可选派指导教师,加强实践过程管理和指导,守好意识形态和安全稳定底线。各院系、各单位可加强管理和指导经验分享交流,从项目设计、教师指导、实践开展、物资保障等方面给予团队应有支持。积极培育优秀实践项目向“挑战杯”系列竞赛等科创赛事、志愿服务和专业课题转化,全面推进社会实践工作常态化、品牌化、长效化。
4. 做好宣传,扩大影响覆盖
各学院可根据实际协调各级新闻媒体,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合规宣传,营造实践氛围,做好典型选树。各院优秀成果将一并纳入本年度团工作考核。
教师联系人:肖老师025-85427237;
陈老师025-85427145;
学生联系人:孙晨翕13305203210。
附件:
1. 2025年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报名方式;
2. 社会实践调研方向参考;
3. “返家乡”社会实践个人岗位实践信息收集表;
4. “返家乡” 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申报表;
5. 社会实践活动安全承诺书;
6. 南京林业大学2025年“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个人信息汇总表、团队申报信息汇总表;
7. 报名材料邮件报送格式;
8. “返家乡”社会实践个人实践报告、团队调研报告撰写要求;
9. 南京林业大学2025年寒假“返家乡”个人社会实践成果收集表;
10. 南京林业大学2025年寒假“返家乡”团队社会实践成果收集表;
11. 成果材料邮件报送格式说明;
12. PU口袋校园——南京林业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申请流程。
共青团南京林业大学委员会
2024年1月3日